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全国品牌故事大赛获奖作品展播(85):一根电线一部中国海洋输电发展史
来源: | 作者:中国电力工程技术协会秘书处 | 发布时间: 616天前 | 691 次浏览 | 分享到:

  供电最难的是架设电线。听到这句话,很多人可能会有所怀疑。但对舟山群岛来说,的确如此。

  舟山群岛又称“千岛群岛”,大大小小的岛屿有2085个,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大群岛。岛与岛之间的电线怎么连?为此,岛内岛外的专家学者乃至普通老百姓想了半个世纪。

  事情还得从1920年讲起。

  1920年初冬,舟山商人马学功购置了两台柴油发电机,安装在舟山本岛,主要供给少数商号和富人照明。与此同时,马学功还创办了舟山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电,这个现代文明的象征物,开始进入舟山人的视线。那时,舟山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每天发电5个小时,供电区域最远也就只有5华里。电力不足和拉电线的昂贵费用,限制了人们对用电的渴求。

  位于舟山西大街的述古斋,至今还保存着一张舟山电气股份有限公司1937年的收据,收据上面写着:用户刘谒二1.5安培用电保证金金额“肆元”。

  不说电费开销,光是4元钱押金,当时有几家能出得起?要知道,当时100元可买2头牛。

  抗战结束后,舟山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又添置了三台柴油发电机,电线铺到了沈家门渔市场,其他地方仍然不能企及。现年80岁的老人郑渭兴感慨地回忆说:“当时父亲向电力公司捐赠了十多根老杉树用作电线杆,才把电从城关南郊引到了家里,用于经营木材行和生活需要。”老杉树做成的电线杆和仅有31人组成的舟山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电工怎能敌过强大的台风?是啊,一根电线,它走不远。

  电如此“珍贵”,人们又如此“渴求”,这种矛盾无法在旧中国得到解决,微弱的电流在战乱中飘摇了30年。

  新中国成立后,舟山火力发电开始萌发,但一根电线仍然在本岛徘徊,解不开被海洋阻拦的结。千岛万户,望洋兴叹。希望之灯在1970年年末点亮,舟山本岛至长峙岛,舟山有史以来第一条跨海架空线路连接完成。

  当年的这一壮举使得舟山老百姓欢欣雀跃,他们等了整整半个世纪,许多人已经等白了头。遗憾的是马学功没有看到,刘谒二也没有看到。

  1977年,舟山市电力公司成立。这一年,最大的离岛岱山,从温州瑞安和金华两地各调拨来一台发电机组。电力工人们高高兴兴地自己拉着板车到码头把发电机组运到了厂里。电在离岛蓬勃发展起来,电线越来越多,岛内的一根根电线与跨海架空过去的一根根电线组成了无数个“五线谱”。

  但“五线谱”仍然会被台风肆虐。舟山电力人把眼光聚焦到了海缆。20世纪80年代初,海缆技术是世界公认的复杂技术工程,但舟山电力人决定迎难而上。

  1983年深秋,沈家门至普陀山舟山第一条海缆工程正式开工。电力工人用最原始的方式进行作业,他们在一艘普通的货船上安装了简易退扭架,靠着几艘人力摇撸小船当牵引机,硬是把海缆拉到靠岸的浅海边。最后的环节,就是把海缆拉上岸,这更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知道海缆重达百吨,又有海水、礁石的强大阻力。闻讯赶来的渔民前来帮忙,与电力工人加在一起,达到了上百人。他们跳进冰冷的海水中,肩扛海缆,喊着渔民号子,像纤夫拉纤一样一尺一寸向前拉。许多人的肩膀被卡出血痕,脚底被片石划破鲜血直流,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中也开始泛红、破皮、浮肿;还有许多人被海浪冲散,浑身湿透,呛水咳嗽,但他们马上又游回来,重新加入拉海缆的队伍中。就是这样来来回回地挣扎、拼搏,他们硬是把第一根海缆从海底拉了上来。今年已92岁高龄的杨奶奶说:“当年,我拿了伤药过去,看到那个场景,忍不住哭了起来,我是心痛他们呐。”

  1920年至1983年,63年,一根电线终于蜕变成海缆的模样,在海底潜行,带着舟山电力跨入了海缆时代。而承载它的支柱也由木杆、水泥杆到后来的铁塔,在量变积累的基础上形成质的飞跃。

  如今,海缆是舟山的“当家花旦”,布缆船经国网舟山供电公司与海军通信应用研究所联合研制,具备了承接海洋输电、国内海上风电和长距离海缆工程的能力,成为了业界的大国重器。

  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4次飞跃,舟山不但用上了“大陆电”,还研发出世界首根500千伏交联聚乙烯交流海缆,用“中国智造”解决了海洋输电世界难题。

  东海之畔,2085个岛屿,1470公里海底电缆,串联起海岛的光明,承载起新区腾飞的希望。

  从孤网发电到大陆联网、再到全面进入超高压时代;从柴油机、火力发电到海上风电、滩涂光伏、潮流能再到国际领先的五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舟山一步步从封闭落后的海岛成长为对外开放、经济繁荣的新区与自贸区。

  在每一根电线的背后凝聚着数代舟山电力人筚路蓝缕、开拓进取、技术创新的时代精神。沧浪滔滔,历史作证,一根电线牵出一部中国海洋输电发展史。世纪追光,又是新的出发。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组织架构
分支协会
协会活动
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