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
煤电非计划停运规模降至多年来最低水平,清洁能源发电较快增长
在中国华电集团莱州电厂,4台百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稳定运转。“今年前7月,累计完成年发电量超105亿千瓦时。8月2日的发电量达9101万千瓦时,负荷率92.5%,创历史新高。”莱州电厂副总经理曹善勇说。不仅如此,电厂正推进机组的供热改造、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进一步降低供电煤耗。
当前,煤电仍是我国最主要的电源,以不足50%的装机占比,生产了全国约60%的电量,满足了超70%的高峰负荷需求。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截至6月底,纳入电力行业燃料统计的发电集团燃煤电厂煤炭库存9601万吨,同比提高42.6%,电煤库存可用天数22.4天。当前,煤电非计划停运和出力受阻规模降至多年来最低水平。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也谈道,今年以来电煤市场价格整体前涨后稳,持续在高位震荡,大型发电集团到场标煤单价同比上涨34.5%,仍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煤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企业现金流紧张。“建议切实有效增加电煤有效供应、强化中长期合同机制的同时,完善相关政策支持煤电企业纾困。”
煤电支撑用电高峰的同时,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同样“大显身手”。白鹤滩水电站投产机组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我国首个单体百万千瓦级陆上风电基地正式投产、首座潮光互补型光伏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今年以来,多个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建成投产。
截至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4.4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1.8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为48.2%,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绿色低碳转型效果继续显现。从发电量看,上半年,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超1.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
“从目前电力投资增速以及各地规划情况看,电力供应总体是有保障的。随着重点电源、输电通道的陆续投产,局部地区电力供需紧张的局面会逐步得到改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说。
电网——
智能巡检保障安全运行,优化调度助力削峰填谷
电力要从发电厂顺利抵达用户侧,中间还得经过一道重要的输配电网环节。为了确保用电安全,既要保障输配电设备和线路的安全运行,又要通过大电网优化电网调度,做到电力余缺互济、削峰填谷。
智慧巡检提升运维效率。室外高温炙烤,在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500千伏狮洋巡维中心,运维人员“一键下达”高温高负荷特巡工单:空中的巡检无人机、地面的巡检机器人齐出动,通过激光测距、红外测温等检查,让设备异常难逃“火眼金睛”。“智能联合自主巡检系统‘上岗’后,故障测寻平均时间由原来的40小时缩短为3小时,实现了效率和安全的双提升。”广州供电局生产技术部经理吴小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