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停产,行业洗牌加剧
来源: | 作者:中国电力工程技术协会秘书处 | 发布时间: 717天前 | 8479 次浏览 | 分享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家、中国电力工程技术协会(CEPETA)副会长杨天宝举例介绍,从企业角度来看,动力电池上游企业在产品技术水平、成本管控、生产管理体系上较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游企业陷在规模的困境中,盲目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造成了资本浪费、研发积累不足、人才缺失;下游企业存在泡沫,资金、技术、人才不足等,使得产业不利于高质量、良性竞争发展。

  

  动力电池产业如何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杨天宝建议,动力电池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内外政府的政策导向,及时调整企业战略,适应政策变化和市场变化。同时深化技术创新,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电池性能、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突破可回收再利用性的壁垒,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产能过剩、利用率走低

  

  然而,即便是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其产能利用率在今年也出现了降低的苗头。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电池系统产能为254亿瓦时,产量为154亿瓦时,产能利用率由2022年的83.4%降至60.5%。此外,亿纬锂能的锂离子电池产能利用率也由2022年的88.46%降至今年上半年的78.47%。

  

  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下降的直接因素在于,产能扩张速度快于市场需求增长的速度。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动力电池产能总计为1260亿瓦时。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动力电池产能总计为1860亿瓦时,仅半年时间产能扩大了47.6%。而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今年上半年的增长率为44.1%。

  

  杨天宝接受中国城市报采访表示,目前我国电池行业存在产能盲目扩张的现象,整体呈现“多、散、乱、差”的现象,但产能过剩更多呈现的是结构性过剩,也就是面临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无法消化的问题,而优秀的产品永远是供不应求的。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动力电池行业已迈入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新阶段。对于企业来说,要从具备生产动力电池的基础能力,向更负责任、更高质量、更创新地生产和服务过渡。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也曾在第六届楚商大会产业发展论坛暨新能源高峰论坛上表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产能过剩目前进入到了理性和良性的新阶段。产能过剩的决定因素不是产能本身,而是公司技术研发和质量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才能更好适应市场变化。

  

  企业“出海”谋发展

  

  动力电池行业洗牌加剧情况下,储能和出口海外成为企业谋生存、拓发展的方案之一。今年1—10月,中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出口达115.7亿瓦时,占前10个月销量的20.8%。企业方面,行业大厂如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多家企业纷纷宣布海外投资和建厂计划,加速“出海”。

智能运维研究院
专家团队
课题申报
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