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035年)》答记者问
来源: | 作者:中国电力工程技术协会秘书处 | 发布时间: 99天前 | 119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035年)》(发改环资〔2024〕1198号,以下简称《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方案》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大合作项目,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在生态城设立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城建设,强调生态城要兼顾好先进性、高端化和能复制、可推广两个方面,在体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等方面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示范。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与时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宣布将中新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为双边关系规划未来发展、明确战略方向。李强总理、丁薛祥副总理对生态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推动中新合作提质升级,打造重点合作项目升级版。深化生态城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是中新建设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的具体举措,对于全面推进生态城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城市典范具有重要意义。

  问: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方案》提出,生态城要打造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高附加值细分产业为重点、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特征的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在绿色低碳产业效益上发挥先导带动作用,在绿色低碳创新能力上发挥先行引领作用,在绿色低碳开放合作上发挥重要牵引作用。《方案》细化了绿色产业与创新发展、资源能源与生态环境、城市建设与绿色生活等3个方面20项主要指标,明确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态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到2035年主要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表明了生态城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

  问:《方案》有哪些突出的创新亮点?

  答:《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充分发挥中新合作平台优势,以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进行工作部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创新亮点:

  一是加快培育绿色产业。把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作为生态城深化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上下功夫,既对现有产业进行焕新改造,又加大绿色产业培育,大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建设绿色创新园区为重要抓手,力求探索出一条绿色低碳产业培育发展的有效路径,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供给。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生态城深化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发展动力核心,坚持大胆探索,编制绿色低碳技术研究目录、发布低碳技术产品需求清单和供给清单等,以事聚人,以需带供,紧盯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场景应用等关键环节,打通科技全链条转化应用渠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三是聚焦破解关键问题。把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这个关键问题作为生态城深化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基础,围绕提升能效、新能源发展、绿电应用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实施能源系统优化、高效绿色照明等节能降碳改造工程,推动光伏“宜建则建”,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项目建设,开展综合能源管理,着力构建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四是注重完善体制机制。把完善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作为生态城深化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建立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项目库和专家人才库,借鉴新加坡政府部门服务企业的理念,实现“招商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有机融合。加强政策支持,积极探索投资与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成果转化、产品应用、审批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示范性强的绿色低碳体制机制创新经验。

  问:《方案》主要包括哪些任务措施?

  答:《方案》聚焦产业发展、能源转型、科技创新、生态宜居、体制机制、文化教育等重点方向,明确了6个方面29项主要任务,各项任务重点突出,举措有力。

  一是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在对现有产业进行焕新改造的同时,以高端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物流、绿色能源、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绿色创新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大绿色产业培育,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二是推动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强综合能源管理,积极推广绿电应用,为生态城深化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清洁能源保障。

  三是促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紧盯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标准认证、场景应用等关键环节,持续完善生态城科技创新链条,强化生态城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建设绿色低碳宜居韧性城市。全面推广绿色建筑,打造优美生态空间,发展绿色交通,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安全韧性城市,以环境健康为导向,推动“环境要素达标”向“环境健康提质”升级,探索形成国际领先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