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赋能世界屋脊 点亮雪域高原 ——中国能源服务西藏发展侧记
来源: | 作者:中国电力工程技术协会秘书处 | 发布时间: 98天前 | 1237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座座电力丰碑点亮世界屋脊,一条条幸福天路通达雪域高原。


  在西藏和平解放70余年来跨越发展中,中国能建扎根雪域高原,捧出“电力明珠”,勾勒“风光盛景”,铺就“电力天路”,为藏区清洁能源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清洁电力,照亮世界屋脊


  2021年9月16日,中国能建西藏清洁能源发展研究院在拉萨正式揭牌。成立西藏清洁能源发展研究院,旨在为西藏提供更及时、更科学、更贴身的属地化、专业化智库支撑,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能建力量。


  数十年来,无畏勇毅的能建人奔赴雪域高原,竭力为藏区能源开发贡献智慧和力量,让璀璨光芒“电”亮千家万户。


  海拔4300米,念青唐古拉山南麓,拉萨羊八井镇,约40平方公里的地下,终年向上翻涌着70摄氏度左右的泉水。


  1977年,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一颗明珠”的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成功发电,开创了利用西藏地热资源发电的先河。该项目由中国能建西南院设计,是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发电量曾占拉萨电网的近一半,极大缓解了拉萨长期缺电的局面。


  41年后,在海拔近4700米的拉萨羊易村,同样是由西南院设计的西藏羊易地热电站正式投运,成为目前世界海拔最高、国内单套机组容量最大的地热电站。


  西藏,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西电东送”清洁能源接续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和平解放以前,西藏仅有一座供上层贵族享受的小电站,全区电力发展接近于零。改革开放之后,西藏电力发展步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投资规模最大、成效最明显的时期。


  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能建前后三代人,用近半个世纪时间,全程见证并参与了西藏电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再到实现主电网全区覆盖,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的全过程。


  ——承担西藏电网所有主电网规划及大型电源接入系统规划设计工作,擘画构建了西藏自治区主体电网架构;


  ——牵头完成青藏联网、川藏联网、藏中与昌都联网以及阿里联网4条电力天路的论证、规划、设计、建设;


  ——先后承担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藏东南地区、雅鲁藏布江流域等多项西藏大型流域输电规划研究、勘察设计和建设;


  ——全程参与雅鲁藏布江干流藏木水电站、加查水电站等能源项目建设……


  当前,西藏正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中国能建全面参与西藏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协助编制关于西藏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中长期规划、建设国家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区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顶层规划,建设全国最大的构网型储能光伏发电项目索县热热50兆瓦光伏储能项目,建设西藏在建最大光伏项目加娃光储电站一期工程,投资西藏最大的牧光互补项目拉萨当雄100兆瓦光热+800兆瓦光伏一体化项目……


  未来,中国能建将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发挥能源转型技术创新、国家智库规划咨询设计、全产业链一体化解决方案、综合能源融合发展等方面优势,在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大基地大通道、数据枢纽、绿色智慧矿山建设及民爆一体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绿电供氧供暖等领域,为西藏提供系统性、一揽子、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西藏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国家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区建设。


  生态优先,守护绿色高地


  一条条蜿蜒“巨龙”串联起“世界屋脊”的高山峡谷。


  今年8月,拉日铁路迎来通车十周年。十年前,青藏铁路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铁路正式通车,结束了藏南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作为参建单位中唯一非铁路系统的施工企业,承建了拉日铁路全线主跨跨度最大的桥梁——年楚河特大桥,施工难度世界罕见。


  继拉日铁路之后,2015年6月,葛洲坝集团又获得拉萨至林芝铁路第7标段施工任务,开始了助力打造“新天路”的征程……


  拉林铁路是西藏自治区首条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60公里,全长403.14公里,90%以上的线路在海拔3000米以上,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葛洲坝集团承担施工的拉林铁路第7标段,位于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东南谷地,线路长26.7公里,包含6座跨雅鲁藏布江大桥,桥隧比高达86.6%。


  “7标段经过的加查县海拔3200米以上,高原缺氧、地质条件复杂,资源组织困难,施工难度高。”时任拉林铁路指挥部指挥长代长礼说。建设过程中,中国能建建设者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如期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2021年6月,拉林铁路建成通车,“世界屋脊”正式进入“复兴号”时代。如今,西藏的铁路已通达拉萨、那曲、日喀则、林芝、山南等城市,青藏高原发生了跨越千年的人间奇迹。


  赋能世界屋脊,点亮雪域高原的过程中,中国能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服务西藏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拉日铁路年楚河湿地特大桥工程段是国家濒危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越冬、繁衍及栖息地。建设中,为减轻路基对湿地的侵占,年楚河特大桥被“延长”了800多米,3000多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及50多棵树木进行平移保护并回填栽种。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局对项目部取土场的恢复工作给予“与原始地貌相差无几”的高度评价。


  阿里联网工程输电线路途经藏文化的“世界中心”冈仁波齐峰、“藏地神湖”玛旁雍错和珠峰景观区,为使得输电铁塔与当地自然景观自然交融,不打破原有的和谐环境,中国能建工程师们依照西藏地区代表性动物岗巴羊和白绒山羊设计出“景观输电塔”。


  易普力公司服务的西藏巨龙铜矿是中国已探明铜金属资源储量最大的世界级斑岩型铜矿,远景资源储量可突破2000万吨,将成为我国世界级的高水平绿色铜矿项目。


  当前,围绕“创新、绿色、数智、融合”发展理念,中国能建正发挥碳达峰碳中和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全方位参与西藏现代水网、水资源高效利用、绿色智慧矿山建设及民爆一体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建设。


  对口支援,助力民生改善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70多年前,十八军和平解放西藏,把红旗插上雪山,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今年是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30年来,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的援藏干部前赴后继,发扬“老西藏精神”,奋战在雪域高原各地。


  “一到八宿,首先考验我的是高海拔环境。”这是中国能建援藏干部罗春林来到昌都八宿县面临的第一道难关。从昌都机场到八宿县城,一路上看见满目都是“神奇的八宿,勇者之旅”的标语。罗春林看着窗外雪山、公路、戈壁、朝圣的藏民,一边赞叹着雄伟壮阔的风景,一边为道路的险恶而胆战心惊,忽然间明白了勇者之旅的含义。


  昌都市八宿县,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左右,县内的怒江七十二拐是进藏最艰难的道路之一。


  2022年,中国能建正式承接对口支援西藏昌都市八宿县有关工作,成立了由葛洲坝集团牵头,西南院、易普力公司参与的中国能建对口支援八宿县工作组。当年7月,葛洲坝电力公司罗春林和易普力公司李海鹏作为中央单位第十批援藏干部的成员,踏上了前往八宿县的援藏之路。这是继第九批援藏干部黄剑锋等人之后,又一批开启“援藏之旅”的能建志愿者。


  怎样将央企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路与援藏工作深度融合?如何制定三年援藏工作目标和规划?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


  这一系列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让罗春林和李海鹏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在调研走访八宿县内13家企业、10个乡镇后,他们迅速找到了方向——围绕“突出抓好智力支援、务实推进产业支援、持续保障改善民生、着力促进民族‘三交’、扎实做好文化教育支援”五大领域,做强“清洁能源、工业建材开发”两大业务,做好“医疗、教育”两大民生工程,抓紧抓牢“招商引资”这一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做好援藏工作。


  ——安排县人民医院的妇产科、麻醉科医生前往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进修学习,提升八宿县医疗水平;


  ——启动“中国能建教育基金”项目,奖励优秀教师,资助困难学生,激发教育事业的活力;


  ——打造藏族特色大型舞台剧,挖掘八宿县独特的旅游资源;


  ——开展面向八宿县的专场招聘会,已累计提供岗位近千个;


  ——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电工、工程机械操作、挖掘机等新技能,开辟就业新渠道;


  ——实施八宿县教师周转楼项目,吸引区外优秀教师投身八宿教育;


  ……


  截至2024年初,中国能建已累计投入资金3940万元,积极推动各类支援项目落实落地。


  “来到西藏、建设西藏、爱上西藏。”这是罗春林和李海鹏的心路历程,也是广大援藏干部共同的心声。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能建将紧紧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深耕细作、久久为功,让幸福格桑花,开遍雪域高原,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