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作出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充分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新发展阶段的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大举措,实现了战略性、全局性、指导性的有机统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包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方面要义。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筑牢新发展格局的物质技术基础。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国内大循环的平衡性、协同性。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擦亮新发展格局的鲜明底色。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加快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发挥内需潜力,不断巩固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总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和战略选择,我们在实践中要将两者有机联系、融会贯通。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国现有14亿多人口,规模超过了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我国以这一人口体量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将极大改变世界现代化发展格局,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要在一个更加不确定不稳定的世界中谋发展,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不断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近年来,国际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从经济增长看,世界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全球经济预测增速从3.3%调低为2.8%,远低于2000年至2019年3.7%的历史平均水平。从地缘政治看,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缘政治冲突多发频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对国际经贸秩序造成严重冲击。从科技竞争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全球创新版图加快重构,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面临重塑。未来一段时间,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依然比较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塑造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对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有效应对外部市场收缩,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转变,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从2008年的55.5%下降到2024年的32.5%,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平均为98.3%。与此同时,我国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出现变化,正在由传统的劳动力要素低成本优势,转向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产业体系完整等多重优势,这为提高我国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有利于充分发挥强大国内市场优势,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网络技术支持
北京万众久合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邮编:101500
邮箱:121616107@qq.com
联系我们
电话:13811152553
微信:CEPETA666 或 dianli936
邮箱:zgdlxh@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