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落实为本,确保零碳园区建设走深走实
零碳园区建设标准高、任务重、链条长,唯有扎实推动、狠抓落实,才能真正将政策愿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效。在这一过程中,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尤为关键。
一是摸清底数,梯次建设。国家零碳园区建设标准高、要求严,各地区、各园区要推进好这项工作,必须以清晰的家底为前提。各地区应组织对园区的能耗结构、碳排放水平、技术基础、项目储备等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科学划分优先建设和后续跟进园区,分类施策、分步推进。对于基础条件较好、具备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园区,可优先进行推荐,力争率先取得突破,其在技术、商业、体制机制等方面积累的经验,也将为后续更多园区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参考借鉴。
二是大胆谋划,细致论证。零碳园区创新性强、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必须立足长远、科学谋划。《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国家级零碳园区申报书大纲,各地区需要综合考虑能源禀赋、产业基础、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减碳潜力、经济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认真编制相关建设方案,明确建设路径和技术路线,特别注重对可再生能源接入、负荷管理、能耗及碳排放情况等方面的系统论证,确保各类工程项目具备扎实基础和可操作性,为零碳园区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切实保障。
三是着力改革,加强保障。零碳园区建设需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支持、要素配置等方面综合发力,客观上要求政府、园区、企业等主体共同努力。《通知》中明确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能源等部门在零碳园区建设工作中的相关职责,为零碳园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各地方部门也需要通力协作,切实承担起统筹谋划、组织实施和评估总结等职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细化任务分工,加强对建设全过程的跟踪指导,确保各项任务按期推进、落地见效。
建设零碳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双碳”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对于丰富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消纳渠道、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激发制度和科技创新活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潘小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英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资源与环境业务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