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添动力
来源: | 作者:中国电力工程技术协会秘书处 | 发布时间: 881天前 | 7656 次浏览 | 分享到:

  “1999年,我在村里建起了第一座菇棚,架起菇床种下240平方米双孢菇,最终总共收了4茬菇,一下子赚了7000元。”今年55岁的刘昌富是闽宁镇园艺村种植双孢菇的第一人。虽然当年收成不错,但背后的辛苦只有老刘自己知道。“最难的就是控制菇棚内的温度、湿度。当时只能用土办法,一天到晚盯着棚子里的温度计和湿度计,靠人工加水、通风,为菇棚调温调湿,忙起来真是不分昼夜。”回忆起当年种蘑菇的经历,刘昌富坦言“那是一件苦差事”。

  那时,起早贪黑围着蘑菇转的刘昌富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家菇棚里种的双孢菇,有一天会长在智能化、工厂化、标准化的菇房中。

  “过去几年,我们感受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闽宁镇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这些变化有力支撑了包括双孢菇种植在内的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在何龙看来,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电网的改造升级,为闽宁镇双孢菇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提供了良好条件。

  与最初种植双孢菇的农户相比,何龙笑称自己是一名“新时代菇农”。说话间,他走进一间大型标准化菇房,一手指向位于菇房上方的通风管道。据他介绍,那是基地前些年专门采购安装的智能化温湿度控制设备,能够实现对菇房内温度湿度的全天候监测,并利用压缩机等装置,实时调节菇房内温度湿度,确保双孢菇处于18摄氏度、85%湿度的最佳生长环境。

  “这样的智能化种植手段,一刻也离不开电的支持。”何龙说,目前,双孢菇栽培基地共安装智能化温湿度控制设备11套,单套功率达40千瓦;基地还配备了抛料机、上料机、牵引机等自动化生产设备。这些年,为更好地服务菇房内设备用电,当地供电公司先后帮助基地安装1台315千伏安变压器和1台200千伏安变压器,做好日常供电服务,有力支撑双孢菇产业发展。

  “有了优质可靠的供电服务作保障,我们还投资建设了现代化冷藏库。从菇房中采摘下来的新鲜蘑菇可先保存在冷藏库中,当天再由冷链车统一运往宁夏、内蒙古、甘肃等地的大型农贸市场或超市。蘑菇品质提高了,不愁卖上好价钱。”何龙说。

  关于蘑菇的山海情缘仍在延续。在闽、宁两地农业科学院所的共同努力下,“宁夏智慧食用菌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种植技术的日益成熟,基地展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共吸纳当地农民就业超过60人,人均月收入2500元至3000元。”何龙说。

  “可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双孢菇!我现在在基地里从事抛料、拌料工作,每个月收入比之前在葡萄园打零工翻了将近一番,家里还盖起了二层小楼,日子一天比一天有盼头。”谈起双孢菇给自家生活带来的变化,木兰村村民白银科笑得合不拢嘴。

物联网工程师
报考条件
报名流程
执业证书
报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