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来源: | 作者:中国电力工程技术协会秘书处 | 发布时间: 23天前 | 480 次浏览 | 分享到: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中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一、深刻认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大意义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时代大势、回应发展所需,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目标。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借鉴国际通行规则,推动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健全各类经营主体更加充分有效公平竞争、商品和要素更加自由有序流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的制度体系,为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重要支撑。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这一关乎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开放理念、开放模式、开放布局等提出更高要求。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更加有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实现更大范围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国际环境变化不可避免会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十分重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对内对外开放互促共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国内经济纵深,扩大对外开放空间,强化国内外经济联动,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利条件。


  提升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举措。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经贸规则加速调整,各国对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升我国贸易投资合作水平,加强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领域国际合作,有利于增强我国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吸引力,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地位,为形成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培育市场、要素和制度新优势提供重要保障。


  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实际行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符合国际分工发展需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重要行动,有利于推动形成开放、多元、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这不仅彰显了本国政策和国际责任相结合的大国担当,也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二、科学研判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面临的新形势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坚实发展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改革开放顶层设计,统筹推动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突破,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2013—2023年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全面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稳步出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重要成效。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已有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成功建设运营了中欧班列、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国际务实合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我国长期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地位,吸引外资和境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开放型经济格局加快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