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是否会带来更高用电需求?这是否会影响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来控制能源消耗?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 杜忠明:
谢谢您的提问!感谢外国朋友对中国能源转型的关注。如您所说,“十四五”以来,以电动汽车等“新三样”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带动了我国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我这里有一组数据,2024年,我国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今年1—7月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超40%。这些数字都说明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效提升了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促进了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也带动了能源生产结构的绿色转型。
从能源生产结构看,我国持续加大非化石能源供应,积极发展多能互补,加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以上。风电光伏充分发挥转型“主力军”作用,今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的增量超过了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也就是说,全社会用电量新增部分都是通过“风吹、日晒”获得的。
从能源消费结构看,“十四五”以来,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4个百分点左右。为满足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带来的用电需求,我们大力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截至7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是“十三五”末的10倍,规模世界领先。同时,我们积极鼓励“开绿车、用绿电”,通过绿证绿电交易等方式,为新能源车主提供绿电服务,组织相关省份开展车网互动应用试点,电动车化身“移动充电宝”,支持用电“削峰填谷”。目前全球有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绿色低碳的出行理念和能源消费方式已经深入人心。
关于您提到的人工智能等新业态的用电问题,有人说“算力的背后是电力”,的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可靠、绿色的电力保障。我们有序推动绿电和算力深度融合,根据算力基础设施布局,统筹新能源集成式发展、绿证绿电交易和绿电直连等方式,让数据中心更多使用绿色电力。
下一步,我们将以“十五五”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为引领,坚持电力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引导合理能源消费和绿色能源消费,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用电需要,努力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谢谢!
上游新闻记者:
能源发展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十四五”期间,在推进能源惠民工程,比如农村能源转型升级、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完善方面有哪些标志性成果,如何让能源发展红利更广泛地惠及民生?谢谢。
王宏志:
谢谢你的提问。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十四五”以来,我们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强化民生用能保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用能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从夯实民生用能之基来看,我们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来,我们深化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50亿元,带动农网完成投资超过8000亿元。进一步提升油气管网互联互通水平和管道运输效率,为民生用气筑牢坚实保障。积极推进分布式新能源惠民开发利用,截至今年上半年,户用光伏装机约1.8亿千瓦,每年可以为农民增收约140亿元。加大边远地区大电网延伸力度,持续完善海岛等离网供电,努力打通民生用能“最后一公里”。
二是从满足民生用能之需来看,我们着力强化日常能源保障。我们全力应对能源供需形势和市场波动挑战,加强民生用电、用气、用油供应,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用能需求。终端用能的电能替代进程不断推进,家用电器、电动交通工具等普及率越来越高,刚才忠明司长介绍了充电基础设施的相关情况,已经覆盖98%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人民群众用能的便捷性持续提升。
三是从回应民生用能之盼来看,我们持续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五年来,我们认真办理12398能源监管热线接诉等事项,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显著降低办电成本,我们统计了一下,五年来累计为用户节省投资超过3000亿元。加强配电网建设,深入开展频繁停电问题治理,累计整治问题线路、台区超4万条,推动全国城乡电网供电可靠率持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民生所盼、群众所需,持续提升能源的可及性和民生用能服务质量水平,使能源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谢谢!
中国能源传媒集团中国电力报记者:
请问如何看待中国能源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以及民营经济的带动力?有哪些具体数据可以分享?谢谢。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 万劲松:
你的问题非常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投资增长势头强劲,“能源蛋糕”越做越大,市场主体更加多元,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概括来说,“十四五”期间能源投资呈现出“增速快、结构优、活力强”三个特点。
首先是增速快,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大。能源产业规模大、链条长、带动效应强,我国已经建成全球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能源体系。“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工业投资呈现阶梯式增长,年度投资额接连突破4万亿、5万亿、6万亿大关,累计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接近10%。能源投资增速持续加快,“十四五”以来能源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超过16%,特别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速超过20%,这个增速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名列前茅,成为稳增长的强力引擎。
网络技术支持
北京万众久合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邮编:101500
邮箱:121616107@qq.com
联系我们
电话:13811152553
微信:CEPETA666 或 dianli936
邮箱:zgdlxh@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