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2023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来源: | 作者:中国电力工程技术协会秘书处 | 发布时间: 718天前 | 16582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的直播基地里,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直播推介陶瓷产品(2023年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景德镇,鼓励当地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以人文赋能高质量发展,各地抓好自身传统特色,推动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融合互动:北京努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武汉依托通达八方的地理优势、开放包容的人文品格奋进拓新;重庆以文化赋能经济,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

海外学者认为,“人文经济学”抓住了当今中国最吸引人、最激动人心的特征之一,那就是一种永不停歇的奋斗求索精神,不断为中国和世界探索新的可能。

(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2023年的民生获得,对四川温江市民王丹来说,是拿到公租房钥匙,有了安稳的“家”;对湖北黄石王家里社区居民李光明来说,是老两口的吃饭难题在家门口的食堂得到解决;对广西南宁的患者李慧来说,是必需药品的价格从每盒约16800元降到789元。

“就业、教育、医疗、托幼、养老、住房、环境,这些老百姓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正不断融入中国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变成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主席11月15日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透出浓浓民生情。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经济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聚焦民生关切,兜住兜牢民生基本线。

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听民声,赴回迁居民社区看变化,到受灾群众家中问冷暖,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察民情……习近平总书记一年来的考察调研,贯穿着人民至上的主线。

深切的民生牵挂,体现在一幕幕温暖人心的场景中:

5月10日,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回迁群众,从党群服务中心到社区食堂,再到回迁群众的新居,关心老有所养,牵挂百姓衣食住行。

这一趟,总书记细细叮嘱:“新区回迁群众首先要安下来,安居才能乐业,安下来才能大发展。雄安新区大开发大发展,以后机会是很多的,一定要把回迁人员的安居和乐业衔接好。”

11月10日,北方入冬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北京、河北,看望慰问今夏遭受洪涝灾害的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访居民、见师生、看商铺,入农户、进麦田、上大堤,总书记深情地说:“要继续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件一件落实好,继续为推动人民生活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而努力,让老百姓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好!”

“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重点阐明了发展的价值旨归。

智能运维研究院
专家团队
课题申报
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