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2023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来源: | 作者:中国电力工程技术协会秘书处 | 发布时间: 718天前 | 16575 次浏览 | 分享到:

向“新”而行,在绿色升级中不断显现新气象——

“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

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详细了解企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智能工厂、推动节能减污降碳等情况,殷殷嘱托:“要再接再厉,坚持源头管控、全过程减污降碳,大力推进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企业。”

随后召开的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技术、绿色产品,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这是中国能源结构的重大变化——截至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预计今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将突破14.5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将突破10亿千瓦。

2023年9月13日拍摄的辽宁大连庄河海上风电项目。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建成投用,每年可向北京输送140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南方电网与上下游数千家供应商合作创新,拉动上下游近4000亿元的产能需求;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追“风”逐“日”,低碳转型,全国各地绿色发展势头正强。

向“新”而行,人文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不断开拓发展新空间——

12月的苏州拙政园,黄红相间的树叶和粉墙黛瓦的古建筑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古韵悠悠的江南风景图。

10多公里外的苏州工业园区,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为牵引,一批批企业正加速开展大模型开发,向着前沿技术迈进。

苏州工业园区(无人机照片,2023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传统与现代,一座城市的一体两面,正是人文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布置了这样一个题目:“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7月到江苏考察,总书记道出了他的苏州印象:“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为中国经济发展拓展新的视野、注入新的内涵。

江西景德镇,千年窑火正旺。

陶瓷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相得益彰,让这座古老的城镇焕发新意:2万多年轻人忙碌在制瓷一线;庞大而完善的陶瓷产业链;2022年陶瓷产业总产值达665亿元,出口额同比增长147.9%……

智能运维研究院
专家团队
课题申报
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