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政策宣介,更好普及绿证绿电基础知识,近期我们聚焦社会公众重点关注的绿证相关话题和我局网民留言等信息,在充分听取了有关方面意见基础上,组织有关机构编写了《中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百问百答(2025年版)》,将我局官网公布,欢迎大家关注并下载。百问百答共包括绿证概念和意义、绿证样式及信息、绿证核发、绿证交易、绿证核销、绿证应用、绿证核发交易系统等七个篇章100个问题,希望帮助大家更好了解绿证、购买绿证、使用绿证,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为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意见》落实各项工作。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地方和各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在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下,绿色电力消费必将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风尚,绿证市场必将大步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星】: 请陈涛主任发布《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
【资质中心主任陈涛】: 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近年来,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建立绿证制度并不断健全完善,持续加强绿证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不断培育绿证市场,大力推动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意识的形成和提升。为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绿证发展情况和发展水平,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写了《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
《发展报告》全面诠释了我国绿证事业发展脉络,介绍了2024年我国绿证核发交易、市场培育、应用场景拓展、国际互认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和成效,阐明了绿证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能耗双控、碳排放核算等衔接的政策考虑,并展望了绿证事业发展前景和方向。总体上看,我国绿证发展主要有六个方面特点。
一是绿证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建成。健全和完善绿证制度是我国绿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017年我国正式建立绿证制度以来,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印发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健全绿证制度,通过试行绿证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扩大绿证核发范围,开展绿证绿电交易等举措,不断健全建档立卡、核发、交易、应用、核销等绿证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机制,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绿证政策体系。从制度及运行机制上切实保障我国绿证的权威性和唯一性,避免环境价值重复计算。
二是绿证核发质效显著提升。绿证全覆盖政策实施以来,特别是2024年6月底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上线运行后,国家能源局资质中心组织电网企业建立由电力交易机构牵头、电网相关部门配合的月度电量数据归集机制,制定数据归属、管理、安全防护工作方案,绿证从由发电企业申请调整为以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提供的数据为基础,经审核后按月批量自动核发,实现当月电量次月核发绿证,核发时间缩短85%,大幅提升绿证核发质效。2024年全国核发绿证47.34亿个,同比增长28.36倍,其中可交易绿证31.58亿个。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等8省(区)绿证核发数量均超2亿个。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49.55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33.79亿个。
三是绿证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双重驱动下,以绿证为基础的绿色电力消费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绿证市场活力持续增强,绿证交易规模、参与交易主体数量均取得显著突破。2024年全国绿证交易规模实现翻两番,交易绿证数量达4.46亿个,其中绿证单独交易2.77亿个,以跨省交易为主;绿色电力交易绿证1.69亿个,以省内交易为主。全国参与绿证交易的消费主体约5.9万个,同比增长2.5倍,消费主体遍布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是绿证交易的主要地区,合计购买绿证数量超过全国的一半。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绿证累计交易5.53亿个。
四是绿证应用需求不断释放。围绕证明和核算绿色电力消费等功能,绿证应用场景得到不断拓展,有力推动了绿色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证明绿色电力消费方面,很多大型活动、用能企业、公共机构、居民用户均通过购买绿证实现绿色电力消费,杭州亚运会、上海进口博览会,第十一届全球湘商大会等均通过购买绿证、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等方式实现100%绿色用能,部分跨国企业、外向型企业等均将绿证作为企业产品或产业链绿色电力消费、报告碳足迹、完成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披露、自身践行社会承诺的重要工具。居民绿色电力消费意识也在不断地提升,2024年居民自主购买绿证近118万个,绿色电力消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在核算绿色电力消费方面,各地积极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明确承担消纳责任权重的用能单位以持有绿证作为主要核算方式,加强绿证与能耗双控、碳排放核算政策有效衔接,取得积极进展。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和广东省等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购买绿证绿电方式实施绿色电力消费替代;浙江省、山东省和广东省等探索构建以用能预算为主线的工作体系,超出预算部分通过购买绿证绿电进行抵消;上海市、湖北省、北京市、深圳市和天津市等明确碳市场绿色电力碳排放核算方法,碳交易企业可选择将外购绿色电力单独核算碳排放。
网络技术支持
北京万众久合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邮编:101500
邮箱:121616107@qq.com
联系我们
电话:13811152553
微信:CEPETA666 或 dianli936
邮箱:zgdlxh@vip.qq.com